网站首页 人大概览 重要会议 信息动态 监督工作 人事任免 代表工作 乡镇人大 政策法规 市人大网
人大概况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代表工作>扎根一线沃土 用行动诠释“人大担当” ——记上栗县人大代表江宗如

扎根一线沃土 用行动诠释“人大担当” ——记上栗县人大代表江宗如

发布时间:2023-12-14      点击数:12547       来源: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现任上栗县上栗镇水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江宗如,始终坚守一个信念: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在他看来,不管是做好村党支部书记,还是当好人大代表,都应一心为民办事,脚踏实地干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人大担当”。


建言献策惠民生

“我是人民选出来的代表,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帮助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广大群众的利益建言献策,是我的职责所在。”江宗如代表认为,身在基层,要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实绩、实效回报选民的信任。秉承着为民服务的理念,江宗如代表积极为民生改善建诤言、献良策。他每月定期在村人大代表联系室开展接待选民活动,广泛听取对加快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的意见建议。他深入调研走访,加强与选民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倾听群众呼声,充分发挥好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在县六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他提交了《关于将栗水河河水引入小西湖增强抗旱保产能力的建议》《关于修建栗水河姚家江桥至邓家洲防洪堤的建议》《关于修缮上栗镇水源村踏塘水库至万丰井河道的建议》。目前,关于修缮上栗镇水源村踏塘水库至万丰井河道的建议已被上级部门采纳。


心系民生办实事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他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带领村两委班子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把一件件实事办在村民心坎上。针对基层社会治理中多头管理、交叉重复、合力不强等问题,围绕县委提出的“贴心网格”工作机制,他全面精准划“格”、科学组“网”,划分27个贴心网格,选出27名贴心网格员,及时收集群众意见诉求,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全村犯罪率、上访率皆为零。他带头全面完成“雪亮”工程建设,安装监控探头64个,广播系统10个。他促进支部带头,与“邻居”富里村联合成立党员义务巡防队,开展义务巡防、平安护校等活动,将基层社会治理从“零散式碎片化”向“共建共治共享”升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提升。他打好“乡情”牌,充分发挥乡贤作用,筹集资金43.7万余元,成立了水源村教育基金促进会,近两年奖励了43位优秀学子和优秀老师,资助了4位贫困学生,形成了一种老师努力教、学生努力学的良好氛围。他努力增资跑项,提升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全村进行道路拓宽提升改造3.6公里,铺设沥青路面18.4平方米。这大大改善了村民出行安全问题,为村民农忙提供了方便,人居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一切,村民看在眼里、暖在心上。





立足岗位促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江宗如同志深知这一道理。他在水源村流转22亩土地养殖小龙虾,带领16余户村民和5户脱贫户参与进来。在此基础上,他加快推进农旅产业结合,依靠金水源合作社与农户合作进行油菜种植的方式,打造千亩油菜花基地。同时,在千亩油菜花基地内打造四季跑道,开放游客散步、骑行、婚纱摄影、休闲观光等休闲场地,拓展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提升接待能力和水平,这不仅解决了村民抛荒撂荒问题,还释放强劲的“造血”功能,菜籽油也成了“明星”产品全村有17户脱贫户参与油菜种植,平均每户年收入增加4000元以上,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脱贫户”的产业格局。还以泉之源田园综合体二期为依托,从配套旅游服务入手,带头成立“湘水合作社”,吸引7个村民小组的农户入股,打造绿色生态农家乐、竹筏、喊泉、秋千、观光自行车等,促进140余户农户增收。





“人大代表的建议代表的是群众的呼声,把群众的心声反映上去,是人大代表的一份责任。”江宗如表示。在人大代表的履职路上,他结合村级工作,广泛收集民意,与村民面对面、一对一沟通,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疾苦,关心他们的期盼,用实际行动为村民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书写了一名人大代表、基层工作者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的责任与担当。(吴杏)